自主乘用车 强者稳定弱者就会被淘汰
今年7月,中国品牌共售出轿车585000辆,占乘用车总销量的35.1%。业内人士认为,目前独立品牌轿车市场份额略有回升,但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。与此同时,自主品牌轿车迎来了两极分化,呈现出"强企稳弱被淘汰"的局面。
最近,一份关于理想汽车创始人李嘉诚想与他人交谈的聊天记录被曝光。从李嘉诚6月份在北京、上海和深圳的车型销售数据来看,特斯拉车型3(Tesla Model 3)获得的冠军远远超过第二名。
新能源汽车有望让中国自主品牌走上弯路,但遇到了强大的阻力,其自有品牌轿车的市场份额仍处于低迷状态。中国自主品牌客车的现状如何?你是如何工作的?在这方面,"经济日报"记者采访了业内相关专家。
国产汽车正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
根据中国汽车协会的数据,7月份汽车销售大幅增长,中国品牌销售了585000辆乘用车,占乘用车总销量的35.1%。
自4月份以来,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市场份额一直低迷,7月份市场份额略有上升,但在6月份创纪录的33.5%低点之后,市场份额仍处于低位。"中国汽车协会副秘书长陈世华指出。
在这方面,中国汽车协会副总工程师徐海东告诉记者,随着7月份汽车市场逐渐恢复原状,自主品牌轿车的市场份额也逐渐恢复,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份额正处于触底阶段,但独立品牌汽车的销量不可能出现爆炸性增长。
可以说,上半年,我们自己的品牌汽车承受了很大的压力。"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协会秘书长崔东舒认为,在流行期间,豪华车市场表现比较好,入门级和中低端车型表现不佳,主要是疫情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更大。同时,由于一些进口品牌的规模大、成本低,一些进口品牌给予了很大的折扣,并对价格进行了探索,进一步吞没了自有品牌汽车的市场空间。
外经贸大学教育与开放经济研究中心工业系系主任卢福勇也表示,在流行期间,合资汽车大打折扣,大大降低了自主品牌汽车原有的价格竞争优势。此外,合资企业低价车型的增加,进一步占用了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空间。随着国内汽车的逐步升级,自主品牌也逐渐推出了大量的高端车型,但在高端车型领域,中外合资汽车和进口车的可选车型更为丰富。从高端到低端车型,国产汽车正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。
自主品牌引领两极分化
从汽车公司、一汽客车、吉利汽车、长城车、长安汽车等最近公布的数据来看,7月份销量增长,乘用车、比亚迪、通用汽车等销量回升,但落后品牌经营困难,销量一再下降,几乎走出市场竞争。自主品牌汽车呈现"强企稳弱"的局面。
徐海东说,自主品牌迎来两极分化,吉利、长城、红旗、长安等龙头企业处于较好的发展状态,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,这些边缘自主品牌失去的市场份额将被龙头企业和合资企业瓜分。
近年来,一些大型独立品牌在市场上逐渐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形象,为高端市场做出了贡献。威伊、林克等品牌在2017年推出了自己的高端运动。如今,威利和林克的总销量都超过了300000辆。除了销量之外,价格的突破和品牌口碑的建立也是这一轮中国高端品牌成功的关键。
在过去的三年里,独立品牌的口碑提高得比较快。要真正认识一个品牌,需要一个过程,这是一个缓慢而困难的过程。崔东舒说,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领域仍具有比较优势,能够与合资品牌竞争。
徐海东说,就产品质量而言,自主品牌与合资企业与进口品牌之间的差距不大,品牌差距越大。品牌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,沉淀了很多内容。例如,中国消费者普遍认为德国汽车的质量更好,日本汽车的故障率较低,保质率较高。
独立品牌没有捷径,只有脚踏实地地做好产品质量,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。"徐海东认为,自主品牌应该从品牌维护的角度出发,在消费者心中做一些规划和推广,品牌"种子"。一般来说,中国汽车更符合中国人的认知,应该有更好的前景。
卢福勇说,长期以来,大多数消费者一直认为合资企业和进口汽车高于国产汽车。长期以来,汽车仍然是中国家庭的奢侈品或贵重物品。汽车具有更多的社会身份属性。目前,汽车仍在逐步过渡成为一般耐用消费品,在合理的消费环境中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。
此外,卢福勇认为,销售和售后服务也是展示品牌形象的重要环节,而售前售后服务问题在自主品牌汽车中更为突出。通过访问,鲁福永发现,独立品牌的销售人员普遍认识到品牌不高,产品意识的深度不够,不注重促销产品的优势和亮点,同时,在售后维护优惠、产品使用跟踪、增值服务等综合服务方面还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。